说一周
◇ 廖保平
本周见得最多的评论就是关于上海钓鱼式执法的评论,事情每有进展,评论就像鱼儿见到诱饵一样紧咬不放。
为什么一个普通执法事件会演变为广受关注的公共事件?其实,站在不同角度立论的评论已经给出了答案:从道德上分析的,认为“钓鱼式执法损害公权善德”;从行政执法角度分析的,则认为要“砍掉引诱钓鱼执法的指挥棒”;从行业管理去分析的,认为“钓钩背后是出租行业垄断作祟”;从调查的公信度分析的,认为“钓鱼执法调查应由第三方力量介入”;从寻找原因去分析的,认为“罚款经济不退场,钓鱼执法难绝迹”……
可见,这个普通执法事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隐含了太多值得深思的东西,因而成为一个样板案例。其中最为人们忧思的,是“公权钩鱼”使公权力蜕变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这表明某些权力部门已经腐烂,且腐烂滋生的病菌扩散侵蚀到社会道德和良善等诸多方面,不能不让人生出“为自己无人怜恤、不被救济的危险忧虑”。
事件的真相水不落石不出,只会伤害社会信任,也无以平息舆论。我在想,这个事件会不会变成孙志刚那样的事件呢?孙志刚事件激起的舆论力量足以摧毁收容遣送制度,而钓鱼执法事件激起的舆论力量能摧毁什么?也许什么也摧毁不了,而且,与其说是摧毁不如说是挽救,挽救世道人心,挽救公众对公权力的基本信任。
由钓鱼式执法我想到了文强,不是因为重庆打黑在本周相续开庭审理,新闻很热闹,评论跟进也积极,而是觉得文强这样的权力精英真的是一个“钓鱼”高手,他把公权力的钩子放在水里,然后就像姜太公一样看谁愿意上钩。其实呢,当公权力蜕化为一种“生意”,其权力管辖的范围就像一湾鱼池,鱼池里的鱼儿不上钩就可能被“断水”或“捕捞”,因此,很多时候文强不是诱人上钩,而是逼迫别人上钩。
更为可怕的是,文强不仅是一个垂钓者,通过他被捕后的一些言语可以判断,他同时可能也是一个鱼儿——“你们不判我死刑就罢了,要是判了我死刑,没那么便宜,我什么都要说出来,大家就等着一起死吧!”文强的话外音就是他的后面还有逍遥法外,没有被逮住的更大的垂钓者,谁是文强后面尚没有进入法网的垂钓者?
时评人郭文有一篇文章《文强是权力精英堕落的典型》,里面有些话讲得很好:“不能给文强们这么多的堕落机会,尤其不能在他堕落这么长时间之后,才设法挽救他们。普通人的堕落危害的是少数人,或者只有他自己,而文强们这种权力精英的堕落,则可能把一个地方置于危险的境地。”事实上,种种“公权钓鱼”已经将整个社会置于危险的境地。
本周,还有一个可能将人们置于危险境地的事件,就是“艾滋女事件”。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因被人假冒,在博客上公布了279名曾与自己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的手机号码,并称自己身染艾滋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个人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如果说钓鱼式行政执法是自律和他律的缺失导致公权力损害社会信任,那么“艾滋女事件”则可能是自律与他律的缺失导致个人行为损害社会信任。前者让人不敢随便帮助别人,害怕好心遇到“骗子”害人;后者也让人不敢随便轻信任何一个人,害怕将来会遭到“黑手”报复,成为一条随时被钓起的鱼儿!
作者系本报评论部主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