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欧洲的悠闲
2009-08-19 16:06:0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行走在中欧大大小小的城市、乡村,最让人感动的是这里的悠闲。在我们所经过的几乎每个城市,到傍晚六七点,所有商店都关门了。周日,商店同样关门。
这让我们这群匆匆忙忙的中国游客感受很深。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几乎每个人,都可用一个字来概括:忙。甚至连乞丐、流浪汉,都忙着闯红灯去办事。
因为忙不过来,所以,国人拼命地延长工作时间。在中国,小店铺的业主自不用说,他们通常每天开业十六小时以上;南方各种制造工厂的外来劳工的工作时间之长,也是出了名的;看起来光鲜的白领们,也几乎普遍地被强制、半强制加班,以至于加班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不加班,白领们反而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当然,新闻媒体也告诉我们,老板们是多么地辛苦,而领导们又是如何地日以继夜地操劳。
忙碌只有一个目的,如司马迁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都想挣钱。说到钱,恐怕不能不说,忙碌的挣钱生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心智结构。根据我的观察,欧洲人的算账技能似乎不如中国人。在中国,哪怕没有受过什么高深教育的小商贩,也有很高的心算技艺。在欧洲,收银员们进行心算似乎有点费劲。
简单地说,短暂的旅行过程中的肤浅观察让我觉得,中国人对于钱比欧洲人更为热衷,也愿意拿出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挣钱。整个生命的节奏被挣钱的欲望驱动而比欧洲人快得多,生活也就显得忙忙碌碌。前些年老有人说,现代化意味着生活节奏加快,但至少在欧洲,并非如此。在这个高度成熟的现代化世界,人们的生活节奏显然慢于中国。
有人会说,中国人还很穷,所以必须拼命工作,才能改善境遇。但是,相信国内很多白领的收入,未必低于中欧相应群体。很显然,这种认知并没有让中国人把生命的脚步放慢一点。
所以,忙碌与绝对收入、相对收入水平无关,而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可能是文化,比如,由于缺乏宗教精神,中国人普遍具有根深蒂固的物质主义倾向。也可能是制度,如果社会的各种制度安排让人觉得未来不可预期,那合理的对策就是尽可能抓紧当下的时间,拼命赚钱,好让自己在那难以预料的未来有一块立脚之地。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的忙碌其实是一种强迫症,是透支生命的无奈。
作者:秋风
8月18日《华商报》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评论